“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这是明代沈玄赞美常熟的著名诗句。在草长莺飞的4月14日上午,为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激发全体教师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数字艺术系组织全系专兼职教师在学院党委宣传委员、学院院长助理陈鑫副教授;数字艺术系副主任裴元生副教授、赵银玉副教授带领下到沙家浜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史,重走红色之路。

全体党员和教师在著名雕墅”军民鱼水情“前合影留念,并参观展览内容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两大主题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家瞻仰了馆内陈列的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文物。并仔细认真地了解纪念馆“建设党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今日沙家浜的五大部分内容。纪念馆运用半景画和声光电高科技展示手段,做到移步易景,同时融入娱乐的手法,寓教于乐,丰富了整个体验过程,把历史图片和仿真环境、实物展示与动态互动体验相结合,构建一个互动体验式的新模式,让人置身抗日江南水乡地场景,印象深刻了解沙家浜革命的背景和特点。通过参观,让我们全体教师深深感到革命的成功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在教师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乐于奉献。随后全体教师游览了昔日新四军抗日战士养伤、战斗过的芦苇荡区和粉墙黛瓦的老街和江南名居刁家大院

最为“江南福地”的常熟,人文荟萃,虞山的艺术历史遗存更是枚不胜举。虞山画派之祖黄公望的墓地、开山之父王石谷的纪念馆、虞山琴派发祥地、著名国画“常熟田”的素材母本地等等,是艺术界仰慕的圣地。全体教师从虞山西城楼阁景区拾阶1200米而上,到达著名的虞山门城楼,登城极目四顾,青山绿水,古城巷陌,山、水、城融为一体,显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独特景致。

通过本次集体活动,全体党员教师从革命教育得到了很多的熏陶,增强了数字艺术系的集体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登虞山城墙,欣赏美景,也提高了艺术的感悟力,也明白明代著名画家王履在《华山图序》中提出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真谛。